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2篇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切線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內切圓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切線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內切圓教案

    解析:(1)連接BI,根據I是△ABC的內心,得出∠1=∠2,∠3=∠4,再根據∠BIE=∠1+∠3,∠IBE=∠5+∠4,而∠5=∠1=∠2,得出∠BIE=∠IBE,即可證出IE=BE;(2)由三角形的內心,得到角平分線,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邊相等,由等量代換得到四條邊都相等,推出四邊形是菱形.解:(1)BE=IE.理由如下:如圖①,連接BI,∵I是△ABC的內心,∴∠1=∠2,∠3=∠4.∵∠BIE=∠1+∠3,∠IBE=∠5+∠4,而∠5=∠1=∠2,∴∠BIE=∠IBE,∴BE=IE;(2)四邊形BECI是菱形.證明如下:∵∠BED=∠CED=60°,∴∠ABC=∠ACB=60°,∴BE=CE.∵I是△ABC的內心,∴∠4=12∠ABC=30°,∠ICD=12∠ACB=30°,∴∠4=∠ICD,∴BI=IC.由(1)證得IE=BE,∴BE=CE=BI=IC,∴四邊形BECI是菱形.方法總結:解決本題要掌握三角形的內心的性質,以及圓周角定理.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讀寫說課稿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讀寫說課稿

    一、 說教學內容教材第75頁例6及練習十六第1、2、4題。二、 說教材本教材是學生已經掌握10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以及100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 說教學目標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有0),且能總結出讀寫萬以內數的方法。情感目標:讓學生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四、 說重點、難點重點: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末尾、中間有0)難點: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末尾、中間有0)五、 說教法用引導、自學的教學方法來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六、 說學法我準備在小組合作、小組交流探索方面做重點指導,引導學生怎樣自學,怎樣提高有價值的問題。

  •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最大面積是多少說課稿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最大面積是多少說課稿

    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對個別學生要及時點撥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關系來求AD,至于S與x的關系式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接著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討論成果。然后我進一步拋出重點問題3)這里S與x是一種什么函數關系?當x 取何值時,S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這個例題和剛才的做一做非常相似。那么要求矩形的面積 就必須知道矩形的長和寬,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大家都明白了S與x的關系一定是二次函數,要求面積的最大值,也就是求二次函數的最大值,這樣就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了.簡單的小組交流過后,同學們爭先恐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小組利用的是配方法,有的小組直接利用二次函數的頂點坐標求出了最大面積。 ,我及時的鼓勵學生:大家真的很棒,老師為你們驕傲,請再接再厲。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總復習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總復習教案

    教學時間: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1、請大家想一想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哪些知識?(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法、減法。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2、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還有沒有內容是我們沒有復習到或復習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學生有問題,則針對問題,讓同學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二、復習整理:1、分別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3、14題的掛圖。(如果沒有,就讓學生直接看書)(1)看了圖后,你明白圖中的畫是什么意思嗎?學生看掛圖,小組討論這兩題的意思。敘述兩幅圖的意思,沒有說好的請其他同學來補充完整。在小組內討論交流。(2)怎樣來解決這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案

    二、 教學目標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2.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仍然適用,并會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簡算能力。 3.體會分數加減運算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三、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的神秘感有了更強的好奇心。因此,結合分數加減的學習內容適當補充一些數學史料,可使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探究欲,促其學習數學興趣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因此,教學時,應重視教材提供的兩個涉及數學文化的閱讀材料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再補充一些相關的學習材料。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難點:引導學生體會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

    6. 本題是一道實際應用的題,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在舉例中進一步認識分數。7. (讀作八分之一)表示把人的身高看作單位“1”,頭部的高度占整個身高的 ; (讀作五分之三)表示把整個長江的干流看作單位“1”,受污染的部分占整個長江干流的 ; (讀作十分之三)表示把死海表層的水看作單位“1”,含鹽量占死海表層水的 。8. 讀作六分之一, 讀作七分之二, 讀作是十五分之四, 讀作十八分之十一, 讀作一百分之七。它們的分數單位分別是: 、 、 、 、 。9. 本題有兩個知識點:一是根據分數的意義涂色,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1份有6個蘋果; 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3份,1份有4個蘋果; 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4份,1份有3個蘋果; 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6份,1份有2個蘋果; 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12份,1份有1個蘋果。二是在涂色中感受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少,也可以說隨著分母的增大,幾分之一所表示的蘋果個數,從 的6個到 的1個,相應地在減少。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教案2篇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題:讀出下面的分數。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題:直接在書上的橫線上寫出對應的百分數。3、P79練習十九第4題:讀出或寫出報欄中的百分數。4、“做一做”第四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分數和百分數在意義上有何不同。四、布置作業(yè)練習十九第1~3題。教學追記:本堂課,我從三個層次入手。第一層:聯系生活實際引出百分數;第二層: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第三層:教學百分數的讀寫。三個層次,思路清晰,教學層次明顯。其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上,并及時與分數做了比較,教學結構較為嚴謹。2、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或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2、在計算、比較,分析、探索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過探索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探索意識。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比一比教案2篇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4)小組匯報(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6)練習一 7、8、 4、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學反思:在學習《長短、高矮》時,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比高矮,利用手邊的鉛筆、尺等來比長短,使學生理解長短、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這些事例是學生身邊的,學生看的見、有體驗、說的出來、易于理解的。因此,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能夠正確的加以運用。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與面積相關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與面積相關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方法總結:當某一事件A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與相關圖形的面積大小有關時,概率的計算方法是事件A所有可能結果所組成的圖形的面積與所有可能結果組成的總圖形面積之比,即P(A)=事件A所占圖形面積總圖形面積.概率的求法關鍵是要找準兩點:(1)全部情況的總數;(2)符合條件的情況數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發(fā)生的概率.探究點二:與面積有關的概率的應用如圖,把一個圓形轉盤按1∶2∶3∶4的比例分成A、B、C、D四個扇形區(qū)域,自由轉動轉盤,停止后指針落在B區(qū)域的概率為________.解析:∵一個圓形轉盤按1∶2∶3∶4的比例分成A、B、C、D四個扇形區(qū)域,∴圓形轉盤被等分成10份,其中B區(qū)域占2份,∴P(落在B區(qū)域)=210=15.故答案為15.三、板書設計1.與面積有關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P(A)= 2.與面積有關的概率的應用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多與實際相結合,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進行合理的整合歸納,選擇適宜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說課稿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說課稿

    這部分內容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這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以及千以內筆算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例題仍以購買玩具火車和玩具汽車為題材,讓學生通過求兩件玩具的價格差引入新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比較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在算法上的異同,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算法的發(fā)現過程,并在合作與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比較合理的口算方法?!跋胂胱鲎觥币彩窍劝才帕艘恍┗揪毩?,幫助學生及時地鞏固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題組比較,進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視通過估算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說教法1)創(chuàng)設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結合起來。2)重視讓學生在嘗試探索的學習過程中,經歷算法的發(fā)現過程。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剪一剪說課稿3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剪一剪說課稿3篇

    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平移和旋轉新知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并初步獲得繪圖、剪圖等技能。2、數學思考:在對簡單圖形變化、運動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3、解決問題: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簡單的數學問題。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4、情感與態(tài)度:在同伴和教師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了解并喜愛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工藝“剪紙”。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乘、除法應用題 說課稿3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乘、除法應用題 說課稿3篇

    從課前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入手,自然地過渡到小朋友去春游劃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出示主題圖,先讓學生觀察小朋友來到美麗的公園劃船,玩得可開心了,再仔細觀察第二幅照片,讓學生幫助圖中小朋友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經歷聯系上、下圖理解題意的過程,學會收集有用信息,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初步學會列綜合算式,了解用遞等式計算來解決問題,并在實際意義的背景之下讓學生感受并理解乘除兩步運算的運算順序,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運算。并在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嘗試運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最后,通過幫小朋友“分礦泉水”、宣傳牌上三角形的數量、體育課上分組等練習,加深學生對乘除兩步運算算理的理解,從而提高讀圖、識圖、語言表達圖意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平均分說課稿4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平均分說課稿4篇

    例1用為每個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的活動,由“應該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讓學生認識“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接著,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二、說教學目標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以直觀思維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雖然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經驗,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對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樣平均分物品”都感到比較困惑。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可以預設為: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說課稿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說課稿

    (二)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喜歡)那老師就帶你們乘公交車去玩吧!出示:課本28頁掛圖,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認真觀察,根據圖意,編出應用題:車上有67人,到某一站后下車25人,上車28人,現在車上還有多少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67-25+28=【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出發(fā),選擇學生常見的乘車情況,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憑著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情境展現的內容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到相關的數學問題】1、讀題,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與剛才所做的復習題有什么不同?學生可能會說:復習題是連加,連減,這道題是有加有減。教師可向學生進一步說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的加減混合運算。師板書課題,加減混合。2、通過對連加連減的學習,你能用學過的知識做出這道題嗎?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 說課稿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 說課稿

    本課內容安排在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后,考慮到以后每次出現的口訣都比較多,而且較難記,所以學習乘加乘減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后面的乘法口訣。本課的教學內容有兩個特點:一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為解決實際問題列出乘加、乘減的算式,并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樣的,通過對各種方法的比較能進一步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二是第一冊學生已經學過了連加、連減,它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本冊的乘加、乘減都是只教學乘法在前,加、減法在后的題型,計算順序同樣是從左至右;但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這樣說,而必須是學生明確要先算乘法,教材的設計就正是如此,沒把“先算乘法”作為運算順序機械的灌輸給學生,而是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聯系解題策略,使學生依據問題的情理確定先算乘法,真正明白算理。根據教材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在實際問題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減算式的意義,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乘加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教案2篇

    (3)請同學們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8,百位上撥5。并在自己的課堂本上寫出這個數。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寫作:580讀作:五百八十教師:個位上沒有數,就要用零展位,讀的時候不必讀出來。提問:這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2.練習:完成課本第69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3.練習:完成課本第69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小結:今天學習三位數的讀法和寫法。讀、寫數都要從高位開始。讀數時,一個數百位上是幾就讀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個位上是幾就讀幾,數位中間的0就讀零,末位的零不讀。寫數時,一個數有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有幾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那哪一個上寫0。三、鞏固練習1.完成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1題。2.完成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3.完成課本第71頁練習十五的第3題。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2篇

    3.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步驟:要把加上或減去的兩位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先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再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三、鞏固練習課本第93頁的做一做。分別指名口算,并說說怎么想的。四、全課總結1.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并出示課題: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2.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應注意什么?五、布置作業(yè)教后反思《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本單元仍然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如本課時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既呈現了口算方法,還出現了在腦中想豎式的方法;在教學筆算時,還出現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展開思路,在交流、比較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計算方法。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設計鑲嵌圖案教案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設計鑲嵌圖案教案

    師:同學們,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了解了圖形的密鋪,請你說一說,什么是圖形的密鋪?(沒有重疊、沒有空隙地鋪在平面上,就是密鋪。)師:圖形的密鋪又可以叫做鑲嵌,以上四個圖片,都是由哪些基本圖形密鋪(鑲嵌)而成的呢?(請學生邊指邊說。)師:還有哪些圖形也可以鑲嵌?(學生可能回答: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正六邊形,……)師:今天就請你發(fā)揮一下想象力,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鑲嵌圖形。[設計意圖說明: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了解了圖形的密鋪(鑲嵌)現象,四幅圖片是四年級下冊教材《三角形》單元中《密鋪》內容中的原圖。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數學游戲拓展鑲嵌圖形的范圍,讓學生用圖形變換設計鑲嵌圖案,進一步感受圖形變換帶來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二、新授探究一:利用平移變換設計鑲嵌圖形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除法的驗算說課稿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除法的驗算說課稿2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與成果。為此,教學時我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不做;學生自己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結論,教師不教。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主要考慮到以下三點: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驗算的作用。2、提供足夠的探究空間。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會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體驗乘法驗算的優(yōu)越性。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來突破教學難點。教學環(huán)節(jié)過度自然,知識層層遞進。在課件的輔助下,以形象的畫面調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在解決問題中引導、啟發(fā)學生總結出了驗算的方法。

  •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加減法的簡便計算說課稿2篇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加減法的簡便計算說課稿2篇

    一、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條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整數運算中的一些簡便計算。這部分內容主要安排了五道例題。我主要教學的是例1和例2,討論加減法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例1主要著眼于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這兩個數的和。例2主要是加減計算的靈活應用,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系生活,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將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根據這一特點,我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性。

上一頁123...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